two星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28

积分

0

好友

7

主题
发表于 2021-8-19 16:29:50 | 查看: 2896| 回复: 0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老先生,不光才气过人,而且另类的也相当可以。传闻其为人狂放不羁,迥异常人,用现代来话说,整个就典型一个非主流。年轻时参加秀才年终考试(岁考),他应试文章据说是相当的怪异荒诞,想来该是和现代高考零分作文差不多的让人哭笑不得吧。主考大人一阅之下顿时勃然大怒是怒不可遏,大笔一挥“末位淘汰(黜革)”。

        金圣叹先生其实是不想取得清朝的功名。虽然说大明王朝晚年也确实不怎么的,弄得文人雅士如唐伯虎之流也只有“雨打梨花深闭门,误了青春,忘了青春”的去感物伤怀。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得在北京煤山龙驭归天后,南京自立的弘光小王朝更是颠三倒四不着四六的昏聩,把一个赤胆忠心的史可法折腾的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不着大明复兴的路,只好杀身成仁,碧血丹心的慷慨一把。所以另类的金圣叹先生对于反不反清复不复明应该是没有什么感觉吧,有一则故事说金圣叹先生曾在梦中被人告诫搞书评可以,但千万不要去弄那个《古诗十九首》,他也一直记着。可后来一次饮酒大醉后心不对口口不随心胡乱评说了《青青河边草》一篇,因此得罪而带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金老先生一定没有像陈近南的红花会那样左脚写“反清”右脚写“复明”了。

        读书人都有个心结。圣人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满人也自称是炎黄后裔,但一看他们那不伦不类的装扮,特别是脑袋后边那根辫子,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看怎么像是异类。所以满清刚入主中原时,读书人即便不是心怀故明,但也实在没多大兴趣陪鞑子玩。所以像金老先生一样消极不配合就成为读书人的一时时尚了。

        金圣叹先生既然无意功名,一肚子才学又按耐不住,老在肚子里不由自主的往上涌,没办法,找点事做吧,就开始评论古书,这一评,了不得,就评出了一代文学批评大家。

         金圣叹先生也确实与众不同,搞书评,居然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整到一块称为“六才子书”,决心一一评述。看看这六部书,体裁,风格,内容都相去甚远,几乎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也就是特立独行的金圣叹了,换别人,恐怕打死也不敢想到“才子书”原来是可以这样归类的。

         决心大成果小,终其一生,金圣叹先生也只评了《水浒》和《西厢》两部书。这也实在怪不得先生,实是造化弄人了。两部书中又以从七十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将《水浒》拦腰斩断而后的《水浒》书评最为有名。金圣叹先生大概也是有“英雄情结”的,不忍看英雄末路的恓惶,所以很不以为然宋江领着梁山好汉集体招安替赵家天子卖命从而英雄星散的结局,认为那就是罗贯中的杜撰。元末刀枪起四方,罗贯中曾有意图王,却让凤阳和尚朱元璋捷足先登,成了正果。罗贯中落魄失望之极,发奋著书,以聊解心中丘壑。宣泄你的情绪,有本《三国》足矣,不该狗尾续貂去续施耐庵先生的《水浒》,将生龙活虎的梁山英雄,硬整的丧家犬似的收场。

        金圣叹先生大概想不到,就因为腰斩《水浒》,让他在一百多年后还落了个“反动文人”的封号,这也该是始料未及的副产品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道:《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好就好在投降,你金圣叹却偏偏要删掉,让人民无法看清投降派的真实嘴脸,真是反动透顶了。

        为什么没把所谓的“六才子”书评完。因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一代情种顺治皇帝大行了,一说是驾崩也就是死了,另一说是出家去五台山当了和尚。不管怎么样,反正是不当皇帝也不当太上皇了,相当于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代天牧民,天下之民都是皇帝的儿子,皇帝死了,那是真正的国丧,全国各地都要设灵堂让子民来号哭一番以寄托自己的哀思,金圣叹的家乡苏州府也自不例外。

        哭灵就哭灵,总是形势重于内容的事,大家马虎着将就几天也就完了,可没想到,哭灵哭出了大事。

       苏州府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大概是立功心切吧,上任伊始就把追缴欠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胆敢欠税不缴者牵猪拉牛拆房往死里打,一时间弄得吴县境内时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你说追缴欠税也罢了,毕竟是职责所在,可他偏手脚还不干净,顺带着又给自己捞了点好处,私自盗取了不少公粮。也是,当官不就是为的那点黑色或是灰色的收入吗,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这样自然引起了公愤,苏州不是在哭灵吗,所有当时一省的党政要员全部云集,吴县的一百多名秀才就串通起来去苏州孔庙哭庙,以期引起官场的注意。金圣叹也参与了这次活动,而且还写了一份状告县令的揭帖,并且呈送给了巡抚朱国治。

       真不知是哪位秀才的脑袋被牛踢坏了,出了这等的馊主意,简直是馊不可闻了。要么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书读多了,脑子就浆糊了。也不想想,越级上访尚且不许,进京城告御状还要滚钉板,聚众闹事能有个好?

        当时正是小皇帝康熙登基,主少国疑政治高度敏感时期,维稳是压倒一切的大事,这时间,你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还可能祸从天降,还有自己跳出去胡乱折腾能落个好的吗?

        朱国治为了一省稳定,不惜借人头立威,以“抗纳兵饷,鸣钟击鼓,聚众倡乱,震惊先帝之灵”为名,逮捕了18名秀才,决定秋后处斩。这其中,就有金圣叹先生。

        朱国治一代名臣,也不是如秦桧严嵩样意义上的坏人,只是职责所系,不得不尔,不能因为杀了金圣叹就把他描绘的不堪。再者,官场和文人圈虽时常能相通,但毕竟也不是一回事:文人引导风气之先,在于慢慢诱导;官吏行使督导之实,在于立竿见影。急与慢,免不了冲突,误伤在所难免。

        朱国治以后出任云南巡抚监督平西王吴三桂,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所以死于吴三桂造反,也算是死得其所,虽然死的惨烈。

        金圣叹在刑场上的表现,很是令人感佩,如学者风范的革命领袖瞿秋白视死如“人生大休息”一样的大明白了,很让人遐想中国真正的文人风骨。

        金圣叹的儿子来刑场祭奠父亲,生离死别,该是一种惨绝人寰的切肤之痛了。金圣叹先生看见伤心欲绝的儿子,想起的居然是:金圣叹先生对儿子说,此情此景,吾有一联,汝试对之:莲子(怜子)心中苦。看见儿子只顾悲痛而痴痴无语,金圣叹说:痴子痴子,人生孰能无死,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哭亦何为?下联是:梨儿(离儿)腹内酸。读史至此,一种欲哭不能大哭,欲放不能豪放情结郁结心头,闷然久久,无法释怀。

        有一说:金圣叹先生不怕死,但怕死的狼狈。看见自己排在18名行刑人士的的后边,想到血糊淋当一大片,自己的人头再落入其中,很有点焚琴煮鹤样的大煞风景,实在很不美气。便对行刑刽子手请求,希望能第一个行刑。金圣叹先生何许人,那在东南地区是有名的了不起,大家对他的遭遇都是心痛的眼泪哗哗的,这会这样的一个请求,谁能拒绝?结果这边鬼头刀划下,金圣叹先生人头落地;那边八百里加急赶到:刀下留人。

        一个朝代的兴起,毕竟要以人为本。金圣叹当时已是海内名士,再者他毕竟没有公开呼唤过“反清复明”。兴起时满清的当政人物,都是一时风云豪杰,自然不会以无名杀名士。当时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是鳌拜,因为康熙大帝是从他的手上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皇权,所以后来多说的鳌拜是只会“跑马圈地”的不堪。但从康熙爷除鳌拜时国事尚未不可收拾,以及康熙终于也没杀了鳌拜这点看来,鳌拜或许也该是真有大本领的人物了,那么,八百里加急留下金圣叹的人头,也该不会仅是空穴来风了。

        康熙皇帝是满清很了不起的大皇帝,一生功业用他儿子雍正给他追加庙号时的评语论定是恰如其分:雍正皇帝说,父亲一生,名曰守成,实同再造。简单说,就是康熙大帝是重新打下了一个江山,完全也没有捡了谁的现成便宜,这话确实至评了。

        康熙大帝亲政后,为了进一步笼络汉族读书人,在正常科举取士外,另加“博学宏词”科,专供那些自重身份不愿意和后辈一较高下的海内已成名文士进身。这做法一箭双雕:一来满足了汉族文人“挟技自重,文人相轻”的虚荣心理,二来把政治矛盾淡化成了学术问题:只要你是海内名士,我强拉都拉你到京城来考,不管你愿不愿意。来了考不好我不说,那就是你学术不精,浪得虚名。

       看到皓首白发的海内名士们磕磕绊绊的簇拥着应试,康熙大帝一声长叹:可惜,海内再无金圣叹。

        金圣叹,一代鬼才,毕竟不凡。死,都是那样与众不同,那样令人心驰神往,那样让人浮想联翩。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wo星球社区-南京鲸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54510号 )

GMT+8, 2024-5-21 08:43 , Processed in 0.0785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